比特派app官方下载地址在哪|千万不要看货币战争原因

作者: 比特派app官方下载地址在哪
2024-03-16 00:36:29

《货币战争》在知乎的评价如何?是否被低估? - 知乎

《货币战争》在知乎的评价如何?是否被低估?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财经货币货币战争(书籍)经济学《货币战争》在知乎的评价如何?是否被低估?看了一下回答,许多答案都提到了互联网的用处,但重点是性价比。显示全部 ​关注者119被浏览144,261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好问题 2​6 条评论​分享​51 个回答默认排序Richard Xu​数学等 3 个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关注题主说的没错,宋鸿兵和知乎的伪财经专家们的水平是差不多。区别不过是前者能写出条理清晰的故事,后者只能写出匿名的带着各种网络经济语的故事而已。发布于 2018-03-18 13:24​赞同 159​​16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知乎用户odGuPI​ 关注-你知道历史上蒙古帝国的蒙哥大汗怎么死的吗?-据说是攻打钓鱼山时病死的,也有说是因伤而死。-我告诉你真相吧,其实是杨过打死的。-……-不信?这可是神雕侠侣里写的!-……就是这个感觉。发布于 2018-03-19 14:04​赞同 73​​1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如何评价宋鸿兵的《货币战争》? - 知乎

如何评价宋鸿兵的《货币战争》?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科幻小说文学货币战争(书籍)如何评价宋鸿兵的《货币战争》?被一位朋友推荐读《货币战争》,告诉我要看外国人写的,结果还是误打误撞读了宋鸿兵所写的这本书,读到一半实在觉得不太靠谱,有虚构成分。特来请教,对于宋鸿兵…显示全部 ​关注者132被浏览286,571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好问题​2 条评论​分享​26 个回答默认排序Phil​音乐剧翻译​ 关注谢邀!构想比《三体》庞大,但是文笔和立意比《三体》低了一个档次的幻想类小说。发布于 2015-06-15 21:00​赞同 75​​9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知乎用户01, 宋鸿兵明明知道美联储股东有几千家,他却在电视上撒谎说只有几家。    02 ,宋鸿兵明明知道美国的商业银行必须或自由申请入股美联储,他却在电视上撒谎说股东只能家族继承。    03, 宋鸿兵明明知道美联储公开股东名单(多数为上市公司)并及时发布对股东的监管报告,他却在电视上造谣说美联储对股东情况严守秘密。    04 ,宋鸿兵明明知道他声称曾工作过的机构也是美联储的股东(Member Holding Company),他却在电视上撒谎说美联储股东秘而不宣。    05, 宋鸿兵明明知道美国的金融教科书(比如《货币银行学》)大多会讲述美联储的性质和结构,他却在电视上撒谎说美国教科书过滤了这个问题,是国际大银行家为美国的下一代挑选的“内容健康”的教科书。    06 ,宋鸿兵明明知道中国的《货币银行学》教科书早就清楚讲述美联储的股份制性质,他却在电视上编造说中国金融界元老直到85年访美时才第一次知道。    07 ,宋鸿兵明明知道美联储在自己网站上对其性质和结构,功能和职责,股东和分红,发钞和铸币税都一目了然地介绍给读者,宋鸿兵却在电视上撒谎说美联储对此秘而不宣或含糊其辞。   08, 宋鸿兵明明知道货币政策制定权在于国家中央机关---“联邦储备管理委员会”,其7名核心成员全部为国家公职人员,他却造谣说几个商业大银行家制定货币和利率政策,拥有市场先知权。    09, 宋鸿兵明明知道美国法律和美联储组织章程规定了联邦储备地区银行行长由选举产生,他却在电视上撒谎说众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要求改为由国会任命,但克林顿政府仍然说不,要求由商业银行直接任命。    10, 宋鸿兵明明知道国会已将自己的货币发行权以法律形式授权给美联储,他却造谣说几个大银行股东控制货币发行,美联储非法发行货币。  11, 宋鸿兵明明知道美联储在美国国会指导下展开工作,并在联邦政府的经济和目标框架内运作,他却在电视上撒谎说美联储完全脱离政府的监管和国会的监督,    12, 宋鸿兵明明知道美联储发布月报,季报,年报和预决算报告以公开操作和运行情况,他却在电视上撒谎说美国百姓没有一点知情权。  13, 宋鸿兵明明知道美联储帐目每年接受公众机构审计,并接受政府审计办公室审查,接受国会听证和质询,他却在电视上造谣说美联储帐目从来没有被审计。    14, 宋鸿兵明明知道央行的“部分准备金制度”是商业银行和储户利益综合考虑的结果,他却在电视上撒谎说“它只为了(商业)银行的好处,不考虑储户的利益”。    15, 宋鸿兵明明知道美国政府财政月均收入约2100亿美元,而债息月均支出只有200亿美元左右,却忽悠说美国3%的GDP增长赶不上国债的5%的利息,所以要破产。  16, 宋鸿兵明明知道40年来,美国和世界官方黄金储量没有增加的事实:特别是他明明知道他所认定的“大银行家罗斯柴尔德家族”所掌控的英国央行抛售了一半以上黄金储备的事实:他明明知道黄金不符合外汇储备的“流动性”的事实,他却鼓动中国政府动用外汇购买黄金,储备黄金,替黄金炒家做托。    17, 宋鸿兵明明说“你根本找不到“大道无形”的超级富豪们的身影,因为他们早已严密地控制了西方主要的媒体”,他宋鸿兵却找到了,还知道很多“内幕”,并以此卖钱。    18, 宋鸿兵明明没有在华尔街居住过或工作过,他却对公众撒谎说他成功地逃离了华尔街。   19, 宋鸿兵明明只是个临时在“两房”Coding的合同制计算机程序员,却对公众撒谎说他是最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高级咨询师。  你还想知道点啥???编辑于 2016-03-23 15:19​赞同 165​​18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你如何看待宋鸿兵的《货币战争》? - 知乎

你如何看待宋鸿兵的《货币战争》?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货币战争(书籍)你如何看待宋鸿兵的《货币战争》?关注者1,089被浏览628,903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好问题​2 条评论​分享​134 个回答默认排序影梅忆语​ 关注以下文字引用之吴军的《浪潮之巅》谈到私有银行,我必须在这里澄清一些在中国广泛流传的误解和谬误。这些误解从某种程度上让中国投资人在美国的投资蒙受了巨额的损失。而所有的误解中最为荒谬的就是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家族控制美联储、控制世界以及该家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神秘家族的说法。 Rothschild 家族原本是德国的犹太人,因此根据德语的发音,这个词应该翻译成罗特希尔德(在德语中 th 发 t 的音,sch 在一起发 sh 的音,这个词的正确读音应该是ro-t-sh-ild)。鉴于罗斯柴尔德这个名字在中国知识界已经流行开来,我们只能将错就错。罗斯柴尔德家族曾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他们靠拿破仑战争发了国难财,他们的直系子侄的一度在德国、意大利、法国和美国都有不小的生意,罗斯柴尔德的后人也曾经参加了由美国金融大亨 J.P.摩根发起的联邦储备银行的筹备工作,但是所做的工作远远无法和摩根相比。今天,这个家族现在对世界的影响几乎微乎其微。 按照中国一些作家的观点,一两百年前这个家族的财富作为原始资本,以每年百分之六的速度递增,现在该家族应该有几万亿美元。至于为什么没有人看见这几万亿美元,是因为这个家族神秘而不公开其财务。这个解释显然和正常人的常识不符。几万亿美元是什么概念?是整个中国,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经济规模。要知道现在世界上的有钱人,没有一个把钱锁在保险柜里的,他们的钱一定要投入到经济生活中。这么大一笔钱在世界上是不可能藏的住的。如果按那些作者简单的逻辑,中国春秋时代的陶朱公只要为后代留下一两银子,现在应该变为十的六十次方两银子,而全世界今天总的财富只有区区十的十四次方两银子,也就是说陶朱公的后人的财富是全世界财富的几百万亿亿亿亿亿倍。既然陶朱公后人的财富不能按指数递增,凭空假定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财富连续几百年以几何级数递增也很荒唐。事实永远的对的,既然人们看不到这个家族了,只能说明这个家族衰落了。为了证实这一点并弄清楚他们衰落的原因,我专门请教了高盛公司和花旗银行的投资专家,虽然他们听说过这个名字,却很少有人能知道为什么这个家族衰微了,因为在他们眼里这个家族现在这点钱根本不算钱。后来高盛的朋友又帮我在公司里广为咨询,终于弄清楚其中的真相。 罗斯柴尔德家族十九世纪中后叶达到高峰,但是犯了几次致命的错误,又遇到几次灭顶之灾,便从此一蹶不振的。该家族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低估了美国的发展。十九世纪后半叶,美国因为种族矛盾尖锐,后来又爆发了内战,罗斯柴尔德家族对美国不看好,撤走了在美国的大部分业务,失去了追随美国发展的大好时机。(我常常和别人讲,错过现在中国发展的快车,就像一百五十年前错过美国发展一样可惜。)第一次世界大战,该家族在欧洲的业务遭到重大打击。一战以后,很多欧洲国家不得不将博物馆的珍藏卖给美国人。虽然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一战后有短暂的喘息并得到了一些恢复,但是接下来希特勒迫害犹太人使得该家族再次遭到灭顶之灾。几年后,纳粹势力被清除,但是前苏联在东欧实现了社会主义,把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东欧(主要是德国)仅存的资产全部收为国有。该家族所剩的一些在法国和英国等国的资产也大幅度缩水。六十年代以来,已经沦为二流投资公司的该家族再次犯了致命的错误。欧美的大银行,包括瑞士的瑞士联合银行(UBS,有时简称为瑞银),苏黎世信贷,德意志银行,美国的摩根斯坦利、高盛等公司都纷纷上市,融得大量的发展资金。而罗斯柴尔德家族仍然停留在十九世纪家庭作坊的经营方式上。两位高盛公司的银行家告诉我,这个家族的经营活动其实并不神秘,他们和高盛一样,现在也在欧洲为别人管钱(private wealth management),一年的利润在最好的年头也不过一亿美元左右,不到高盛的百分之一。而在美国一般的有钱人中,大多数人听说这个名字反而是因为拉法特-罗斯柴尔德牌波尔多红葡萄酒(Lafite-rothschild Bordeaux),这是世界上最好、最贵的葡萄酒,每瓶大约一两千美元。该酒庄在十九世纪被罗氏家族买下发布于 2013-10-28 19:15​赞同 593​​84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知乎用户​宋写的《货币战争》当然只是大众消费品,但货币战争真实存在。战争,本质上就是一种由资源稀缺性而引发的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资源掠夺行为。以前的战争是血与火的激情,而当人类进化到资本主义社会后,掠夺资源便有了货币化的方式,而货币化的战争就是货币战争。任何金融经济行为,从广义而言都是个体间的货币战争。国家是多个体权利义务的集合体,国家之间的货币战争不过是目前货币战争的最大级别,就与K线的最大级别类似。金融本质上就是为个体间彼此资本掠夺而产生的,当然,也可以带上生产关系优化、资源再分配、优化资源的时空效率以提高生产力等面具。无论如何,与金融行为直接相联系的就是“分蛋糕”过程,而是否对“把蛋糕做大”有帮助,甚至是不是有负面作用,这个就见仁见智了,比如1929,比如2007。毕竟,人要脸、树要皮、婊子也想立牌坊,贪婪邪恶如美国,也是保留着最后一点遮羞布的。你至少需要知道两个东西:1、通货膨胀;2、无风险利率。至于什么铸币税、资本利得税之类的就再说了,完全凭兴趣去了解即可。如此,连你把钱存银行都是参与了个体间的资本掠夺,存余额宝则更进一步,更遑论其他?午间休市时间有限,先拟个初稿,待改:资本社会中最重要的是资本,而政治这种上层建筑,完全是为资本服务的。只有废人才相信自由民主的狗屁,自己连经济人都不是,却在人道主义中自读。当下及以后的世界大战,一定是货币化的,目标是掠夺经济资源,比如市场与劳动力。你不妨看看“被”非货币化战争的都是些什么国家,比如伊拉克,这个国家自身有什么商品市场与高级劳动力可言?他本国的石油,以及干掉他对整个中东的影响,才是战争的目的。反观日本,这个国家有什么战略物质资源可言?于是就要压榨他的经济。不过日本至少还保留有较好的技术与劳动力生产要素,伊拉克就比较可怜了。中国人不要自我感觉良好,欧洲才是美国最大的敌人,而中国一直以来都只是美国的潜在敌人。只不过在制约中国的问题上,美国与欧洲利益是一致的,因此不要以为世界主要经济体都致力于围殴自己,人家内斗还不亦乐乎呢,之前对中国的制裁不过是随手而为。但是,伴随着苏俄系资本竞争力的逐渐衰弱+中国资本竞争力的逐渐增强,中国日渐成为美国眼中的二号敌人。美元对欧元的攻击,从欧元诞生前就开始了,而欧元就是欧洲人联合起来对抗美元暴政的革命武器,可惜目前实力有点像当年的“小米加步枪”,无法正面与“美式装备”抗衡,但也不会被美式装备所消灭。PS金融经济不分家,本质上就是人类生产活动之间的对抗与合作。金融主管对抗,经济主管合作,从大方面而言人类还是以合作为主的,因此人类总生产力是发展的。经济负责把蛋糕做大,金融负责对蛋糕的划分,二者彼此交融、不可割裂。金融当然可以对“把蛋糕做大”起到正面作用,这正是“金融的口号”,但依旧要通过对蛋糕划分的方式去发挥“反作用”,或称“谐振作用”更好。就如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主振动源与振动介质,世间之事大抵如此,而已。不要忽略身边的任何事件,事件背后的动因真实存在,不会因为观察者的无知无觉而唯心地消失。钓鱼岛事件、香港占中事件,乃至于菲律宾、越南等南海问题,都跟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的对抗有着很强的联系。最直观的,沪港通延期了,这就是资本流动性层面的问题。沪港通提供的流动性其实不值一提,标志性的意义更大。而欧元的苟存,就是对美元最具标志性的挑战。编辑于 2015-10-01 09:35​赞同 238​​39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货币战争》是不是阴谋论? - 知乎

《货币战争》是不是阴谋论?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货币战争(书籍)市场《货币战争》是不是阴谋论?作为一个市场万能论的信奉者,货币战争对我的世界观产生了冲击,感到迷茫。关注者15被浏览10,864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好问题​添加评论​分享​6 个回答默认排序Prometheus​穷作家/黑咖啡成瘾/欢迎截图转载,标明出处即可​ 关注【谢邀,被证实以前,这就是个阴谋论。等到背后的事情被彻底曝光,世界才会重新审视这套书。】 《货币战争》给了财经小白一个角度:把金融脉络拟人化的预测考虑,先假设有一个能量超群的家族在控制,以此为核心,理解各种事情。事实上,到底是不是一个家族在控制,还真说不定。还有可能是一个组织。 这个组织将地球作为自己的疆域,以美国作为大本营,将其他地方设置成研发中心,生产中心等等。他们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所以你会发现川普之前的政客似乎有意背离美国国家利益而行。怎么思考,奥巴马做的那些事情都不是一个称职美国总统该做的。越想越觉得这些政策更有利于假设中的全球性组织,如果它真的存在的话。 所以我之前说,川普上台的话,只是美国复兴而已,中国经济上不太好过,因为川普不为那个全球性组织服务,他是切切实实为美国国家服务的。而希拉里上台的话,这个彻头彻尾被那个神秘组织控制的政客,会成为比奥巴马更加积极的傀儡,那个组织也会因为发现民粹主义抬头很严重,而加速推进全球疆域版图的权力巩固。这当中,当然是以中俄首当其冲,人家把你当世界工厂还远远不满足,还是希望能够控制这两个国家的主权。如果该神秘组织加速推进这个最后权力的落实,中美之间必然会爆发战争。 到底有多少人知道这个神秘组织的存在?到底有哪些社会精英参与其中?并开始显露这个组织的存在,进而招兵买马?一定的高层会有所察觉。对太过招摇的那几个进行打击,进而告诉他们:我们知道你们的存在,所以给我老实点儿,我不会坐视你们扩张社会影响力而不顾。 我对他们的想法比宋鸿兵先生脑洞更大:我觉得他们已经在一战以前完成了势力分部调配,然后导演策动一战,导致王权制度没落。进而用他们更容易操作的民主制度来做推广,造就一大批民主国家。感觉差不多了,需要自己的国家了,再来导演一次二战,在二战中以法西斯受害者的身份进入海洋法系国家。再等二战结束,背靠海洋法系国家回到自己的故土。联合国、欧派克、不结盟运动、北约、华沙,成立一个又一个国际组织,导演世界局势向自己想要的方向走去。 在科技领域,他们随意调配着大众科技的进步进度,打过仗了,有些科技已经暴露了,好吧军转民。有些科技没有暴露而且流向民间的话不利于他们利用自己的科技代差优势统治人类,就留着不扩散开来。说不定,乔布斯弄精致娇小的民用电脑给大众用之前20年,这个组织早就通过IBM制造出办公电脑自己已经用上了。说不定,手机这个东西在大众中刚刚普及的时候,他们都已经用上类似宽带的东西了。就是这样:他们有五代技术的话,才会把二代甚至一代技术放开来给民间用。 当世俗政权中有人胆敢以暴露他们秘密作为要挟想与之抗衡时,就会坐在敞篷车上,脑袋前面挨一枪,后面挨一枪。——————生怕给丫打不死。然后还把他老婆许配给希腊船王安置,哎哟,看着还挺有人情味儿的好像。然后转身对目睹这一切的上层说:“你看,是他跟我瞪眼睛的,我没办法弄死的他。但是我心里也愧疚啊,所以我们好好儿安置了他的老婆。”后来还为了团结这个家族对抗川普,把被杀者的女儿安排到日本大使的职位上吃香喝辣。 但是,川普不一样。现在是网络时代,川普有普京大帝和身后的黑客撑腰。川普的态度好像很明确:“爷不跟你玩儿那套地球帝国的这那,爷就想弄好爷的美国。你别招我,我也不惹你,咱们的矛盾就限于这个层面。你敢跟我硬来,我也跟你硬来,很多关于你们的东西我都传给普京那儿了。要是我死了,普京那儿让黑客给全世界发一个视频文件,你们的事情就被全世界老百姓知道了。他们会知道艾滋病是咋回事儿,癌症是咋回事儿,全球变暖是咋回事儿,UFO是咋回事儿。用你们作为一条线,将世界上很多光怪陆离的事情串联起来想,大家都会明白是怎么回事。” 就像这个组织的傀儡:民主党,一开始不把川普当回事一样。他们一开始也不把《货币战争》当回事,一些学者也就是把这本书当成一个有趣的思路来看淡。 即便如此,宋鸿兵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在具体方面来讲,这本书给了贫民老百姓以入门机会,他们就爱看阴谋论,有这道调味就吃的进去。味精固然不好,但是味精可以让一部分不喜欢吃饭的孩子吃饭,吃进去碳水化合物、脂肪、糖分之类的东西活蹦乱跳。另一方面来说,这本书让老百姓开始有整体思考的习惯,想问题不会单从一个方面想,而是会联系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地域等各个方面来想,是个提升民智的事情。平均民智的提升,有利于国家意志的实现。 以南海造岛为例,新闻一出,必然有一部分人嚷嚷说国内还有人吃不饱饭,国家还拿钱去南海没用的海里造岛浪费纳税人的钱。而民智到一定程度的人会首先想:国家这样做必然有其整体性的考量,是什么样整体性的考量?然后自己去寻找答案:经济方面,哦,多少多少里范围内是专属经济区,那海下面有油田,开采的话有利于国富民强,美国也在弄近海油田开采。军事方面,哦,可以控制石油线,为未来的军事冲突增加话语权和筹码。政治方面:能联系、控制、威慑南海诸国,让东南亚国家消停点儿,不至于出现类似印尼大屠杀的事情。——————这就很好啊。 看过我很多回答的朋友们肯定知道,我是倾向于支持党的。因为,党不管嘴上说什么,手上,确实是可以实实在在的给我们老百姓以非常珍贵的东西:稳定。平时出去买个菜不用提心吊胆说怕把命丢了,参加婚礼也不会担心有哪个混进去的人身上绑了炸弹,工资发下来存着过两个月还是能买到跟两个月前价格基本没有变化的米面粮油,我们能平平静静的爱着我们所爱的人,有理有据的在心中规划畅想着自己的未来。 只要是有利于过这样太平日子的事物,我都支持。那么,《货币战争》有利于提升民智,有利于民众以整体性思维来审视国家意志,进而使国家意志更好的带来稳定,那我就支持《货币战争》啊。同样的,我还支持《大国空巢》,觉得中国如果人少了的话兵员不足未来会影响稳定,所以应该放开二胎,全面放开生育。 【总结】: 太过高估敌人,并不会对自己造成多么大的损害,而轻视敌人,容易使自己临于万丈深渊的悬崖边缘。可能你们会觉得我把犹太人想的太过无所不能。我想说,世界日新月异的如此疯狂,新时代的居安思危,或许真的需要一些想象力。发布于 2017-01-09 19:49​赞同 25​​7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惰性的氡活泼的钫​北京金融打杂的,什么都要懂,什么都不精。​ 关注绝大多数人反对《货币战争》,自己并没有去考据。金融是人谋划的产物,宋鸿兵所述可能错误百出,但是类似的事情不一定没有。对货币战争很感兴趣,甚至被震撼到,是不是一件好事呢?我认为是的,真正从事金融业的人,有没有一些事因为读过这本书而“启蒙”了呢?相当多的。但是呢,货币战争这本书要不要值得深度呢?不必,原因是宋鸿兵把金融当成了儿戏。金融是很严谨的,充满了数学,要理解各种模型。如果你想成为金融人,读一百本类似的书都是白读。如果想了解并从事金融行业,那就先把证券协会里面的考试都考完,再考考CFA,CPA,FRM等相关考试,才有可能够进入金融行业核心岗位。到这个时候,再思考一下自己的世界观。我说一个我的想法吧,金融界有没有阴谋?肯定有,但应该都是“小阴谋”。涉及一两家公司,通过各种造假来得到私利。横跨数十个企业,甚至数个国家的大阴谋我认为是不存在的。阴谋越大,是真的可能性越小。发布于 2017-01-09 19:34​赞同 7​​3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货币战争,信or不信?一个普通人的视角(货币战争)书评

货币战争,信or不信?一个普通人的视角(货币战争)书评

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豆瓣

读书

电影

音乐

同城

小组

阅读

FM

时间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购书单

电子图书

豆瓣书店

2023年度榜单

2023年度报告

购物车

货币战争,信or不信?一个普通人的视角

公园笨龙

评论

货币战争

5

2007-08-15 02:48:08

《货币战争》一本现在很火的书?(中国证券报连载了)有人赞有人骂,信还是不信~?这本书是去年12月10日于和讯blog开始连载今年6月份印发实体书。如果你在看书后的第一时间,就去购买黄金,那么现在你八成会相信书中内容,因为你赚的很开心。如果你不信,那你很郁闷……但不管你是否在这轮资本狂欢的盛宴中分到一杯羹,有些东西,还是要一点一点来分析一下的。    专家是专家的话,课本是课本的话,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作为一个普通人,也需要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回到正题作者可以肯定不是宋鸿兵本人,根据他blog的言论,和货币战争的笔锋而言,大部分非本人著,而书发行时也注明是其编著的。他本人,偶感觉更像是个“愤青”而后,其本人在其blog中也证明,他们是一个团队,至于团队成员的具体情况,并无透露。我是去年12月20日开始关注的,更倾向把它当成历史来读。不过着实是补习了很多金融基础知识。基本上,书中的内容可以说是把我的历史观翻了一个天。信与不信,大大的问号啊,开始当然是不信。然后就查阅一些历史资料,目前只是发现关于罗斯切尔德家族的那段,作者是摘自一个英国当红的金融史学家,尼尔•福格森的几本著作,尼尔•福格森是专门研究欧洲金融史,政治史,很年轻,不到40岁。而后又发现一部记录片《money master》基本解构和《货币战争》是差不多的―――――――――――――――――――――尼尔•福格森Niall C Ferguson  现为牛津大学政治与金融史教授、纽约大学商学院访问教授。著有《战争的不幸》《纸与铁》,《罗斯柴尔德家族》和《现金关系》等。―――――――――――――――――――――美联储确实是个私有银行,美国政府的确没有货币发行权。证实了这几点后,基本可以确定,历史的偶然性因素已经可以达到改变历史进程的程度了,至于具体的方式和手段,知不知道已经无所谓了。如果说全然不信的话,《货币战争》中关于几任美国总统的刺杀阴谋的推论又全然成体系,并且你也无法从正史中得到任何可信的说法。尤其是肯尼迪。如果用金融阴谋论来解释,所有美国总统被刺杀的原因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这点,我也就信了,至于之后银行家们世界货币,环保货币等等,有待观察,姑且不信了。我可不想承认银行家控制着整个世界,这样活着郁闷。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货币战争》,还是非常有价值的。至少说明,西方的历史比我们想象中要复杂的多,就和我们的历史西方人也看不懂的道理一样。高中的时候,玩一些欧美的电脑游戏,策略类型的,其中不少作品都有提到佣兵战争的形式以及相关历史。所以,感觉西方人对于金钱的理解,着实和东方人有些本质差别。权力和金钱,东方选择了前者,西方选择了后者。那么现在分为几个部分,谈下我对《货币战争》论点的看法关于《货币战争》中阴谋论的部分共济会,货币战争中提到的共济会,以及共济会的种种理想(阴谋),在历史中确实存在过(现在中国的共济会会址在上海,似乎是2003年复会的,成员28人,名称是中国美生会,由台湾的美生会过来的,网址是:http://www.freemasons-china.org/)我对共济会进行了简单研究,得到几个结论,(共济会简介:http://dragonpark.blog.hexun.com/9526063_d.html)第一, 共济会是一个准宗教的精英组织,第二, 第二共济会的分会遍布全世界,中国上海也有一个。现在已经成为旅游景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考证。另外就是美生会(台湾共济会复会后的名称,是音译过来的名称)第三, 共济会的名人很多,影响很大,例如莫扎特(我已经把莫扎特的所有共济会音乐都down下来了,有9CD差不多,大部分是仪式用。),其代表作是《魔笛》一篇公认的带有共济会思想音乐作品。找到一篇硕士论文《18世纪共济会的理想及其在音乐创作中的体现》(http://dragonpark.blog.hexun.com/9523436_d.html)其中提到不少启蒙时期的名家,除了莫扎特外,还有(觉得麻烦的话,可以略去往下看)―――――――――――――――海顿在1785年2月成为共济会的成员,在埃斯特哈齐分会入会,他的兴趣得到了他的密友P.万利兹基的更大刺激,P.万利兹基是埃斯特哈齐伯爵宫廷的音乐指导。海顿在入会后,似乎没有参加任何共济会活动,也没有为共济会创作任何音乐,虽然有人认为其作品《创世纪》(The Creation)有某些种共济会象征主义的证据,但无确论。1787年,海顿的会员资格终止了。贝多芬对共济会仪式的了解比熟悉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流行的思想要更深。有材料指出作曲家贝多芬“是共济会成员,只是在他的晚年在共济会不再活跃”。他创作勒几部显然受到共济会启发的作品,尤其是弦乐四重奏(Op.59No.1)的柔板,《菲黛里奥》(Fidelio)中的一些乐句,以及《第九交响乐》的终曲乐章等,都是对共济会经文谱的曲。19世纪作曲家中参加共济会的有很多,李斯特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他在1841年加入法兰克福的“Zur Einigkeit”分会,1842年在柏林的“RoyalYork”分会被提升为工匠,然后1870年在布加勒斯的“Zur Einigkeit”分会被提升为大师。他对共济会的兴趣受到瓦格纳《帕西法尔》[Parsifal]的一些方面的影响,这部作品被认为是瓦格纳有意在从入会和炼金角度创作的。在1872年前后他一到达柏林,就要求加入这个城市的一个分会,但精神的压力使他放弃这种想法。古诺,虽然是位实践天主教徒,对共济会象征主义非常感兴趣,创作了一部“准共济会”歌剧。这部作品的乐谱非常类似《魔笛》的韵律因素和管弦乐特征。音乐学家胡戈•里曼(Hugo Riemann)也是位著名的共济会成员。    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共济会中所强调的某些思想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勒西方自古典注意以来音乐文化中自由思想的形成,因而使得18世纪的音乐出项一种理想主义的风格,它体现在奥地利人的亲切随和虔诚敬神的结合之中。作曲家们凭借自己的创作展示勒他们对世俗音乐在风格与形式方面的关注,进而把他们追求的自由精神融入他所生活的那一时代的语汇之中。――――――――――――――――――上述是音乐方面的。还有孟德斯鸠,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都是共济会的成员,美国开国的一些政治人物多数也为共济会成员。这里要说明的,不是因为这些名人的功绩而对共济会作出评论,而是倒过来,为什么这么多名人会是共济会会员,共济会为他们的事业提供了什么样的支持?这点我是从一本《关于欧洲禁书检查制度发展史》的书中得到启发的。欧洲的禁书制度的形成是一个复杂并且逐渐发展的过程,中间的斗争是非常残酷的,而这点往往被中国西方历史学者所忽视。西方历史不像中国,中国对于禁书的传播并未形成严密而成体系的检查制度,往往仅仅依靠皇权就可轻松解决,所以并无系统化的必要。但是在西方,因为长久以来并无中央集权,封建社会基督教以及各个王国政权的禁书需求并不可能如中国这样随心所欲。所以渐渐的就形成了一个体系庞大的书报出版发行检查制度。而由出版前的“审批”制度到出版后“追查”制度之间的过渡,其中各种推动的力量,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共济会,一个超国家的组织,在欧洲出版业以及出版检查制度的发展和改革中将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书中提到,当时书商为了获利而转入地下印刷(新教宣传的小册子,以及其他启蒙思想的书籍),而如果共济会在这个时候提供过帮助的话,那么就必然同银行家们打交道。所以,我想共济会和金融家的关系应该是这个时候建立的,而共济会本身的会员对象则是社会上层的精英,包括,商人,银行家,政治领袖,贵族等。    所以,一圆美元背后的图案,毫无疑问就是共济会,以及共济会的理想的符号标识。    阴谋论的其他地方暂时无法考证,美国总统的刺杀,以及一战二战的动因等等。可信,可不信吧。    没必要在这些问题上纠缠过多。    关于《货币战争》中,经济部分的看法。    这点很多经济学圈内人士对本书的经济理论都表示出非常的不屑,不过与之相反的是,就我身边的情况而言,不少证券银行业的从业人员,对此书兴趣颇大,购书后纷纷传阅,而后便开始购买黄金,或者有这种计划(在股市退烧后),进行保值投资。认识一个朋友,6月份的时候几公斤几公斤的往家里搬黄金。(现在半年内累计升值30%多了,从166到200元/克)    我想这大概是金融和经济学的区别吧。说白了,没有金融操作,经济学就什么也不是,纯粹的数学游戏。如果在2007年初看过《货币战争》,并且按照书上建议的行为(购买黄金)去做了,那么年底的时候你可以把《货币战争》当成圣经,因为年度的资本收益必然超过35%(而承担的风险恐怕比国债还低),也可以安静的让那群无聊的专家们去争执学术问题了。    关于经济学究竟是不是数学游戏这个问题,我和朋友吵过N次,他学理论经济出身的。    其中,争执较多的问题,就是在我国强制结汇制度下(目前为止这个制度已经宣布结束,但是双顺差的局面依然形成),对于“外汇占款”现象的定义问题,他是死活不承认有“外汇占款”这种现象,执意说是热钱问题,坚持国际收支账户平衡论。虽然都认为目前的通货膨胀不是局部结构性的通胀,而有全面通胀的危险,但是他坚持认为是热钱推动了成本上升,现在则为成本需求共同作用下的通货膨胀。丝毫不提货币供给问题,认为那个通过货币政策可以解决。(完全一套课本理论)    看过《货币战争》后,对目前通胀问题的认识,很简单,就是因为RMB发多了,为什么发多了,因为外汇储备过多,顺差过大(双顺差,资本和经常性项目都是顺差),中国人民的劳动价值被低估,而在保证汇率不变的情况下,将有大量货币增发进入经济体。从而必然产生通货膨胀(所有供小于需的商品上)。因为储备的美元只是代表美国所欠的债务。(后来知道,这些经济言论是类似奥地利经济学派对经济的认识的,也算是主流认识之一了,但在中国还是很新鲜的,中国目前主流经济学界仍旧信奉的是凯恩斯主义)从商品市场来看,恰恰是因为美元是债务货币的原因,才导致美元滥发进而造成全球原材料的上升,这个是根本原因。债务货币以及通货膨胀具体表现在中国以及美国的企业层面,为美国企业的平均融资成本为2%,而中国企业的融资成本则为13%。从这点来看和《货币战争》中的认识相同。而且,《货币战争》一书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就提到了美国次级房贷的泡沫问题,而今天,美国次按风暴的暴发,也算是证明了书中的一些预言吧(后宋本人又在blog中发文说美国次债危机早在2年前就有人寓言过)。   另外一个从社会学现象来看,也可以证明《货币战争》中美元阴谋论的成立,2006年最流行的词汇是M型社会,主要是日本学者近年的研究结论  “M型社会,日本趋势学研究者大前研一以日本近20年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类型的判断。即,原本人数最多的中等收入阶层,除了一小部分能往上挤入少数的高收入阶层,其他大多数沦为低收入或中低收入,原本的中间阶层凹陷下去,变得很小,于是,社会像个被拉开的M字。”    今年流行的一本书《下流社会》讲述的也是日本中产阶级“下流化”的一个现象。    至于这种社会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在日本和中国,看看外汇储备的美元数额就可以明白,第一和第二,两个加起来占到全球外储的一半。    所以日本和我国是美国通胀的主要输出国,这种轻微通胀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对经济发展有所帮助,但我认为在其是造成社会贫富分化的根本原因,也是社会M化经济层面的动因。    因为通货膨胀腐蚀着所有人的资产,但在资本高通胀,实物低通胀的环境下。能够参与资本游戏的人是这种制度的最终收益方,原因是国家为保证社会稳定,会刻意打压物价而放任资本市场,所以目前的现实既是资本利得远大于实业收益。    但是能够参加资本游戏的人毕竟是少数,举个例子,2003年以前买房的人和2003年以后买房的人所面对的生存压力完全不一样,换句话说,03年以前买房的人,则稍微的获得了一些账面的资本收益进而参与了这场全民的资本狂欢中。   然后将视角回到80后的一代人,   事实上,“80后”能够获得不动产的几率已经很低了,现在的房价,算上工资增长(10年能买房已经很奇迹了),换句话说,我们这一代人要加入那个资本俱乐部准入许可的几率已经远比70年代的人低了。所以,即便80后的人有了中产的收入,也无法达到中产的生活水平。   那么这种环境下,M型社会就会不可避免的出现。   而这一现象,联系《货币战争》中所论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和石油美元的债务货币体系的确立,是可以得到答案的。下面是一些与书中观点不同的地方,关于金融阴谋论   可以看到,美国企业借钱如此容易,但除了滥发美元货币外(因为是债务货币,所以,理论上能借多少,央行就可能发多少),不对等的贸易关系以及重商主义的发展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巨大的顺差才是造就天文数字的外汇储备的元凶。说白了,咱就是廉价给美国人民打工去了,手中拿了巨额的欠条,至于人家什么时候还,不得而知。但是这个过程中也有不少好处,首先,保证了高速的发展速度,资本都是逐利的,哪里利润高会往哪里跑,中国如此大方的赠送资源和劳力,外商们岂有不赚的道理,而资本,尤其是债务资本,是促进人们超额支付劳动力的根源。中国得到的回报是增长速度的奇迹,同时也满足了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确认。所以,就政府而言,他很乐意选择这条道路,同时满足发展以及执政合法性的需要。所以,导致中国陷入这种状况的原因,本质上我想是我们自己选择的,而不大可能是某种“阴谋”,俗话说,苍蝇不钉无缝的蛋,自己大大咧咧的发展,出现无数漏洞,老外又不傻,岂有有钱不赚的道理。对于这点原因的解释,《货币战争》中的论述,确实过于“阴谋论”了。认为整个过程都是少数金融精英有预谋的行为。而且就算假设这种阴谋论是真的话,其实这种精英游戏和平民也没有太大关系(谁统治这个世界关一个普通人什么事情?,尤其在他们还是虚拟“统治”的情况下),就类似西方企业的破产,无非就是换个领导,换个人管理,和下面的工人毫无关系(当然,条件是人家有工会,HEHE)。第二个我不认同《货币战争》的地方就是,关于恢复金本位制度的问题。这里就不用经济学课本的论调了,没啥意思。根据人类学的研究表明,超额的劳动时间(标准劳动时间指能够满足自我生活预期的劳动量),是一个社会进步,经济能够发展的重要动因。而信息的交换,则是产生超额劳动时间两个因素中的重要因素,(文化演化论的观点)货币实质上就是一种需求信息。货币本身也是一种信息媒介,虽然它原本只是记录劳动时间的符号。债务是一种明确且可多次交换的并带有某种强制性的信息。所以债务货币能够使人产生超额的劳动时间,并且,金融债务是一个严密的体系,它能够让经济体内每一个单位,都付出一定的超额劳动时间。所以,债务货币的设计,尽管它不那么诚实。但是我们应该相信大部分人还是诚实守信的,会还债的,只要这个利息别太过分。最后呢,政治关系方面《货币战争》中谈到,关于石油美元的产生,以及操作。事实上,几个有趣的事情可以提供一些证据的联想信息吧: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在被美国攻打的前一个月,对外表示要用欧元结算石油,1个月后,萨达姆政权倒台。伊拉克战争爆发一年后,美元走弱,中东地区一些国家纷纷表示将才用多元化的外汇储备策略。而沙特发表声明,坚持美元。看当今伊朗,最多只是表示要增加欧元储备,坚持美元资产,丝毫未提改用其他货币结算石油的问题。(最近已经宣布完全停止使用美元结算了,但是其他石油输出国成员没有跟进,估计离打不远了)不管石油美元的产生以及维持是如何进行的。一个既成事实就是,美元之所以能够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条件,就是因为石油必须用美元买~!不然的话,RMB作为储备货币也是不错的选择,呵呵(我们产品多啊)。总结,整体而言,我对《货币战争》的评价还是非常高的,能用通俗的语言,将平时高深莫测的金融学以及经济学常识进行普及,要比那些快成了纯粹数字game的学术出版物有价值的多。所以,没看的人,一定要看看。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自己掂量着。这本书至少能告诉你几个已经成为事实的问题,以及你所能够做的一些自保方法(黄金)。1,你的财富正在被抢劫,不管是谁抢劫的,总之,如果你会经常听到学者说,轻微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有所帮助,理论上是。但是,通货膨胀对作为个体的平民而言,没有多少好处。因为资产价格上涨,普通人并不参与分配(现在的房子不是普通人能买的起)。而通货膨胀所导致的货币贬值则显得真真切切,粮价,肉价,房价,教育,医疗,泡面也涨了。消费能力下降,实际上抵消了因为投资增加的经济发展效果。事实上,轻微的通货膨胀会加速贫富分化。2,黄金可能是保值的最好选择,如果你5年前购入一公斤黄金,这个投资现在看来绝对是正确的。所以,感觉到自己辛苦积攒的财富有危险,要么买黄金,要么买房子,当然考虑到房子还有被做空的风险,最安全的还是黄金,但这并不能让你牟利,仅仅是保值而已,泡沫总会破裂的,黄金也不例外。3,关于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有些时候还是重视下偶然性的影响吧。精英,尤其是金融方面的精英。《货币战争》的价值,我看来在于两点,其一是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去认识这个世界,哪怕有阴谋论的嫌疑,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这个阴谋论是我目前见过的体系最完善的阴谋论,可以解释历史上绝大多数正史无法解释的历史事件。第二点,它的价值在于,通过对历史事件在新的角度上进行解释,通俗的普及了金融和经济学的基础概念。让普通人至少有那么一点认识,足以保护自己可以保护的财富了。

有用 887

没用 96

有关键情节透露

转发 307

微信扫码

新浪微博

QQ好友

QQ空间

> 货币战争

作者:

宋鸿兵 编著

出版:

中信出版社

定价:

38.00元

装帧:

平装

页数:

278

时间:

2007-6

© 2005-2024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应用

· 豆瓣广告

《货币战争》:中国版的“阴谋论”? - FT中文网

《货币战争》:中国版的“阴谋论”? - FT

货币战争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货币战争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内容

主菜单

主菜单

移至侧栏

隐藏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搜索

搜索

创建账号

登录

个人工具

创建账号 登录

未登录编辑者的页面 了解详情

贡献讨论

目录

移至侧栏

隐藏

序言

1主要内容

2评价

开关评价子章节

2.1抄袭的指控

3注释

4参见

5外部链接

开关目录

货币战争

5种语言

EnglishFrançaisPolskiРусскийSvenska

编辑链接

条目讨论

大陆简体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工具

工具

移至侧栏

隐藏

操作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常规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获取短URL下载二维码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可打印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条目之中立性有争议。其内容、语调可能带有明显的个人观点或地方色彩。 (2010年4月23日)加上此模板的编辑者需在讨论页说明此文中立性有争议的原因,以便让各编辑者讨论和改善。在编辑之前请务必察看讨论页。

  提示:此条目页的主题不是汇率战。

货币战争台湾版封面作者宋鸿兵类型经济学语言中文简体发行信息出版机构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6-1出版地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开本16页数278规范控制ISBN9787508608686

系列条目反犹太主义犹太人历史及歧视的一部分

历史(英语:History of antisemitism)

年表(英语:Timeline of antisemitism)

参考资料(英语:List of writers on antisemitism)

定义

耶路撒冷宣言对反犹太主义的定义(英语:Jerusalem Declaration on Antisemitism)

3D测试

现行定义

表现

学术界(英语:Universities and antisemitism)

另类右派

美国(英语:History of antisemitism in the United States)

阿拉伯世界(英语:Antisemitism in the Arab world)

英国(英语:Antisemitism in the United Kingdom)

加拿大(英语:Antisemitism in Canada)

中国

智利(英语:Antisemitism in Chile)

基督教(英语:Christianity and antisemitism)

基督徒身份(英语:Christian Identity)

创造力组织(英语:Creativity (religion))

经济学(英语:Economic antisemitism)

欧洲(英语:Antisemitism in Europe)

2008年加沙战争(英语:Antisemitic incidents during the Gaza War (2008–09))

犹太人大屠杀否定论

伊斯兰教(英语:Antisemitism in Islam)

中世纪(英语:Medieval antisemitism)

伊斯兰民族组织(英语:Nation of Islam and antisemitism)

纳粹主义

新纳粹主义

挪威(英语:Antisemitism in Norway)

新反犹太主义

巴基斯坦(英语:Antisemitism in Pakistan)

巴勒斯坦(英语:Racism in the Palestinian territories)

种族(英语:Racial antisemitism)

宗教(英语:Religious antisemitism)

俄罗斯(英语:Antisemitism in Russia)

俄罗斯帝国时期

第二波(英语:Secondary antisemitism)

苏联

斯大林主义者(英语:Stalin and antisemitism)

斯特拉瑟主义

西班牙(英语:Antisemitism in Spain)

瑞典(英语:Antisemitism in Sweden)

土耳其(英语:Antisemitism in Turkey)

乌克兰(英语:Antisemitism in Ukraine)

世界各地(英语:Geography of antisemitism)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

反犹主义谣言(英语:Antisemitic canard)

安蒂尼亚计划(英语:Andinia Plan)

文化马克思主义

血祭诽谤

弑神指控(英语:Jewish deicide)

德雷福斯事件

富兰克林预言(英语:Franklin Prophecy)

控制全球金融阴谋论(英语:Antisemitic canards#Controlling the world financial system)

亵渎圣体(英语:Host desecration)

犹太游说集团

犹太人的母猪

可萨犹太人阴谋论

犹太布尔什维主义

波兰的犹太共产主义(英语:Żydokomuna)

犹太共济会阴谋论

无根的世界主义者(英语:Rootless cosmopolitan)

医生案件

斯兰斯基审判(英语:Slánský trial)

刀刺在背传说

毒井策略(英语:Well poisoning)

被锡安主义者控制的政府

反犹主义出版物

《犹太法国(英语:La France juive)》

《关于犹太人和他们的谎言(英语:On the Jews and Their Lies)》

《我族将无可争议的统治世界(英语:Our Race Will Rule Undisputed Over The World)》

《货币战争》

《锡安长老会纪要》

《国际犹太人(英语:The International Jew)》

《我的奋斗》

《第二本书》

《十九世纪的基础》

《二十世纪的神话》

《黑人和犹太人的秘密关系(英语:The Secret Relationship Between Blacks and Jews)》

《特纳日记》

互联网上的反犹主义

/pol/

8chan

The Daily Stormer(英语:The Daily Stormer)

Gab

格罗伊珀(英语:Groypers)

犹太观察(英语:Jew Watch)

Metapedia

西方观察家(英语:Occidental Observer)

Stormfront

三重括号(英语:Triple parentheses)

TruNews新闻网(英语:TruNews)

《美国唯才是举的神话(英语:Ron Unz)》

迫害(英语:Persecution of Jews)

黑死病期间对犹太人的迫害(英语:Jewish persecutions during the Black Death)

抵制犹太人的商品(英语:Anti-Jewish boycotts)

第11号将军令(英语:General Order No. 11 (1862))

犹太人大屠杀

纽伦堡法案

犹太难民

犹太区

犹太教中的殉难(英语:Martyrdom in Judaism)

反犹骚乱

少数族群迫害

犹太帽(英语:Jewish hat)

“犹太人的母猪”

犹太星

西班牙宗教裁判所

宗教隔离

反抗

联合国观察(英语:UN Watch)

反诽谤联盟

南方贫困法律中心

西蒙·维森塔尔中心

苏联犹太人委员会(英语:Union of Councils for Soviet Jews)

亲犹主义(英语:Philo-Semitism)

瑞典反反犹主义委员会(英语:wedish Committee Against Antisemitism)

以色列犹太大屠杀纪念馆

锡安主义

反BDS法

2019冠状病毒病事件

分类查论编

《货币战争》为宋鸿兵编著系列书籍[1]。《货币战争1:阴谋天下》内容为欧美近代金融发展史,作者认为从滑铁卢战役、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到美国多名总统被刺杀、以至经济大萧条,全部由罗斯柴尔德家族所领导的犹太国际银行家在背后操控。他们透过策划和资助暗杀、战争、经济萧条而获得巨大利润,并进一步掌握货币发行权,控制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命脉。编者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应该重回金本位,严防国际银行家入侵,以免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受到外国势力操控。

该书最初在网上发表,之后纸本书籍由中信出版社出版,是当时大陆经济类的第一畅销书,到2009年2月已达到第25印次。2008年10月,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之际,远流出版社发行了《货币战争》繁体中文版。2007年出版时,因内容大胆和情节丰富而受到关注。书中受到瞩目的内容包括不少商业会议均特别设立研讨会讲述货币战争,从德国之声到美国之音均注意到该书的内容对中国的影响。

2009年8月1日出版发行《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于2011年出版发行《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于2012年1月出版发行《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于2013年12月出版发行《货币战争5:山雨欲来》。

主要内容[编辑]

编者认为1972年尼克松总统取消美元金本位是一场“巨大的阴谋”,单单依靠社会信用体系发行的美元(美联储券)无法维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他预言由于美元的发行过量,未来美元会剧烈贬值,而黄金价格会急速上升。因而中国“未来的应对策略”应是把人民币与黄金挂钩。这一观点与提出“次级金本位”的经济学家刘军洛有相似之处。

此书指出在现今主流金融体系,在过度的信贷之下产生的问题,甚至出现了的国家危机;提出以非信用为基础的货币运行模式,以免中国在经济上重踏美国和欧洲各国的旧路。

评价[编辑]

2007年12月10日,第25期《财经》杂志刊登了高盛集团董事总经理胡祖六所写的《子虚乌有的“货币战争”》[2] 的文章,批驳宋鸿兵的观点。由于胡身份特殊,此事引起了质疑[3]。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认为该书编者对现代金融概念,金融交易和金融市场的理解非常欠缺[4][5]。此外,郎咸平在各地演讲和采访节目中多次批评《货币战争》一书的观点偏于轻微,实际的国际掠夺情况应更为严重“就是一本小说,而且写的都不对”[6][7]。

俄亥俄州托雷多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张欣曾指出,这本书中有很多常识性的错误,例如说美联储是一间私人中央银行,但联储局的私人银行成员其实没有任何发言权,最高决策机构是由7名成员组成的董事会,这些人都是美国总统任命的,而且任命者不能与任何私人银行存在利益冲突。[8]不过书中指出,虽然董事会成员的确由美国总统任命,但董事会却未有真正的决策权力,真正的决策权力被一个由势力及影响力极大的银行家组成的“联邦咨询委员会”所拥有[9]。简言之,美国总统需经历政党更替,而被认为有较好经济政策弹性以符合当时的民意需求,但美联储基于整体经济专业的独立判断设计,必须有较长远的货币政策的连贯,例如老布什与葛林斯潘两者对货币政策产生的矛盾对立,最后葛林斯潘虽赢得胜利,不禁让人怀疑所谓的“美国总统任命”背后的实质权力[10],显示货币发行权的问题在近代仍未解决。

书中形容罗斯柴尔德家族操控过去数百年全球政局时,断言该家族在1850年有60亿美元资金,以每年6%回报计算,该家族今天已有50万亿美元,但作者仅是以复息计算,并无实证佐证。按照该复息计算,货币战争推出翌年,该家族财富又增长了3万亿美元,约相当于中国该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而40年后,该家族一年的财富增长更高达28万亿元,较美、日、中、德、法于2009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还要高[11]。

一些国外媒体如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之音中文网、华盛顿邮报报导该书。其中,德国之声的评论文章表示了对书中论调的担忧[12]。

作者的经济知识也受到质疑。书中批评有新加坡政要质疑成立亚洲基金后,可能引发道德风险,作者批评:“让自己和自己的邻居拥有在惨遭劫掠的情况下相互帮助的起码权力,何以能产生道德风险?如此有风险的道德又是谁家的道德?”这评论被指扭曲“道德风险”(Moral Hazard)这一经济学术语。该术语指,如果受保人所做的行为,后果是由担保人承担,受保人会从事更高风险的活动,令担保人面临更大风险。承保人没有方法约束受保人,只能依靠受保人自己的道德水准来约束。新加坡政要的观点是,成立亚洲基金(承保人)后,亚洲各国(受保人)可能会更无后顾之忧从事更高风险的金融活动,引发更大的危机。[13]

抄袭的指控[编辑]

随着《货币战争:阴谋天下》热卖,一些读者开始提出该书内容其实抄自一套1995年记录片《金钱主人(英语:The Money Masters)》,两者在目录、内容、情理推演上如出一辙,但前者主要将货币操控阴谋归咎在一帮国际银行家上,《货币》一书则更着眼于罗斯柴尔德家族。而宋鸿兵在书中从未提及该纪录片,他亦只以“编著”一词交代他在《货币》一书上的角色。

中国经济学者茅于轼[14]与香港作家梁文道[15]均指称该书有抄袭之嫌。此外,根据网络上的讨论与考证[16],有网友指书中关于罗斯柴尔德家族这一段,抄袭了Des Griffin和Chapter Five合著的《Descent Into Slavery》一书,而《货币战争》中关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诞生的历史,也和一个宣扬美联储阴谋论的网站中的细节一模一样。而宋鸿兵关于“美元的发行过量,未来美元会剧烈贬值,而黄金价格会急速上升”的预言,和提出“次级金本位”的经济学者刘军洛有相似之处。

注释[编辑]

^ 宋鸿兵简介. 新浪. July 25, 2009 [2020-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6). 

^ 子虛烏有的「貨幣戰爭」. 《财经》网络版. [2008年12月3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3月15日). 

^ 胡祖六批炮轟《貨幣戰爭》觀點 特殊身份受質疑. 南方都市报. [2008年5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5月22日). 

^ 陈志武:耶鲁教授反驳金融阴谋论. [2014-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陈志武:《货币战争》开错了药方. [2014-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 郎咸平談書《貨幣戰爭》要和《還珠格格》一起看. [2009-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7). 

^ 郎咸平:中國面臨前所未有的金融與產業戰爭. [2009-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6). 

^ 18 U.S.C. Section 208

^ 美學者質疑中國暢銷書《貨幣戰爭》. VOA. 2007年10月4日 [2007-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7) (中文). 

^ 央视大型纪录片 《货币》 第五集 权力之争

^ 复息计算方法:假设年利率1%,如果有人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投资了1元,至今2231年计算,其财富已有4亿多元,其公式为(1+1%)2231

^ 「貨幣戰爭」忽悠中的擔憂. 德国之声. [2008-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04). 

^ 货币战争(三十六):亚洲货币绞杀战(中)

^ 茅于轼认定宋鸿兵脑残抄袭《货币战争》-中国反垄断网. [2014-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 《货币战争》 从抄袭看我们对无知的恐惧(1)-我读-搜狐读书-挖掘更好看的阅读-搜狐. [2014-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 南方周末 - 用宋鸿兵的方式还原宋鸿兵. [2014-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2). 

参见[编辑]

阴谋论

国家破产

国际货币基金会(IMF)

世界银行 (WORLD BANK)

新殖民主义

凯恩斯

米尔顿·弗里德曼

特里芬困境

通货膨胀

各国通货膨胀率列表

纸马克

税收

货币

美国国债

美国第二银行

联邦储备系统(美联储 Federal Reserve Syste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联邦咨询委员会(Federal Advisory Counci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联邦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杰斐逊

中央银行

黄金

金本位

银本位

金银复本位

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

货币史

经济大萧条

金融危机

经济日本化

国家破产

流动性陷阱

外部链接[编辑]

货币战争_读书频道_新浪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货币战争》官方博客

Chinese buy into conspiracy theor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繁体版《货币战争》专题网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urrency Wars by Song Hongbin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货币战争&oldid=79730104”

分类:​货币理论宏观经济学经济史经济问题2007年书籍经济书籍跨学科领域阴谋论隐藏分类:​自2010年4月中立性有争议的作品拒绝当选首页新条目推荐栏目的条目缺少封面的图书

本页面最后修订于2023年11月12日 (星期日) 16:32。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请参阅使用条款)

Wikipedia®和维基百科标志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注册商标;维基™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商标。

维基媒体基金会是按美国国内税收法501(c)(3)登记的非营利慈善机构。

隐私政策

关于维基百科

免责声明

行为准则

开发者

统计

Cookie声明

手机版视图

开关有限宽度模式

被误读的“货币战争” - 纽约时报中文网

“货币战争” - 纽约时报中文网国际 中国 商业与经济 镜头 科技 科学 健康 教育 文化 风尚 旅游 房地产 观点与评论 简繁中文简体 繁体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ENGLISH (英语)ESPAÑOL (西班牙语)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超大商业与经济中文 中中英双语 双语英文 英Dealbook被误读的“货币战争”STEVEN M. DAVIDOFF2013年2月21日别再谈朝鲜了。一些人说,当今亚洲和世界所面临的最大威胁,很可能是一场“货币战争”,各国急于刺激本国经济增长,孤注一掷之下争相让本国货币贬值。然而现实却相去甚远。实际上,这是一场关于发达国家该如何走出经济问题的辩论,甚至连“货币战争”这个词都被误用了。这个吸引眼球的表述最初是由巴西财政部长吉多·曼特加(Guido Mantega)在2010年提出的。实际上,当时他所说的“货币战争”含义更为复杂,并非现在大多数人在使用这一概念时所指的:各国争先贬值本国货币。相反,当时曼特加实际上是在讲美国。美联储(Federal Reserve)采取的巨额量化宽松政策,已创造了一个低利率环境,给美元带来下行压力,同时推动了其他国家货币的升值。正如物理学中说的那样,每一个作用力,都伴随着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美联储的举措使得热钱流入利率更高的国家,很可能会是巴西等新兴市场。这就造成了资产价格像泡沫一样高涨,并引发通货膨胀。通常情况下,巴西或其他类似的新兴经济体,可以放松货币政策,可能还要降低利率,从而减弱对该国货币的需求。但问题是,巴西的通货膨胀率已达6%,而且居高不下,它无法实行美国采取的应对措施。而这才是世界各国货币的真实情况。更大、更成熟的国家,通过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应对经济滑坡。然而,由于自身的经济或政治形势不同,新兴经济体在应对问题时却无法达到同样的效果。尽管如此,由于日元出现了令人警惕的贬值,这重新掀起了“货币战争”的讨论。自去年11月以来,日元已经对美元贬值超过20%。贬值已使做空日元的对冲基金赚到了数十亿美元,对于这些已经很富有的交易者来说,日元贬值是好事,但是相应的也会有输家,而且后果可能更严重。日本经济已陷入停滞20多年,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上台后,采取措施努力激活不增长、不通胀的日本经济,造成的一个结果便是日元汇率的下滑。安倍晋三不仅公开鼓吹要实行促进通胀的政策、实现2%的通胀,采取更多经济刺激措施,还说要让日元贬值。本周,预期日本将为日本银行(Bank of Japan)任命一位新行长。不管任命的是谁,人们都预期,此人会支持安倍晋三进一步采取经济刺激、促进通胀的态度。而这可能会造成日元的进一步贬值。结果就是,日本出口产品的价格猛然间大幅下降。而日本这样的出口强国,货币迅速贬值时,其他国家就会突然发现,本国商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大削弱。再回到同样的问题,问题不是每个国家都会贬值货币,而是新兴市场经济体会如何应对。这些国家可以选择让本国货币升值,这是最容易的做法。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这就是理想的做法。美日两国都能通过低汇率、高增长而获益,同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货币走强,能够购买更多商品用于消费,也是件好事。对很多新兴市场国家来说,由于政治原因,很难这样做。因为这意味着在短期内,这些国家的商品将失去竞争力,其制造业根基也将衰退,也意味着就业岗位减少。于是,这些国家更可能会努力以完全相反的做法,来应对日元的贬值。它们会努力遏制货币升值。很显然经济政策是复杂的、经济学家是爱唱反调的,因此各个国家的反应可能并不相同,但降低汇率通常有三种政策手段:实施一轮量化宽松政策,来扩大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降低利率;或实施资本控制。鉴于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的无法以同样的政策应对,各种不同的应对措施说明,货币战争的根本问题其实在于,在应对较大的发达国家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时,各经济体在政策上存在实实在在的分歧。欧盟已经采取了另一条路,拒绝采用刺激手段。这解释了,为何世界各国的金融官员和央行行长还没有显示出明确的立场。美国财政部副部长莱尔·布雷纳德(Lael Brainard)曾公开批评“对货币不负责任的讨论”,并说美国支持“日本重振经济和结束通货紧缩的努力”。之后,20国集团(Group of 20,简称G20)的财政部长们发表了一份公报。公报说,各国的政策并不是“以竞争目的设置汇率”,并说“资金流通的过度波动和汇率的无序变动,会给经济和金融稳定带来负面影响”。此前,七国集团(Group of 7)发表了一份略有不同的声明,表示集团的成员国“无论过去还是未来,都一贯致力以国内政策工具,来实现各自的国内目标,我们不会为汇率设置目标”。像这样空泛的叙述是这些会议惯常的风格,但七国集团的声明似乎支持日本的举措。然而,如果你细读包括巴西和韩国在内的20国集团的声明,就会发现并没有那么支持,而只是说不会竞相贬值。并不令人意外的是,这些国家受美国和日本行动的影响最大。不过如果所谓的货币战争是指,各国以竞争为目的压低汇率,由之展开的一场零和博弈,就像马修·布罗德里克(Matthew Broderick)出演的老电影《战争游戏》(War Games)的情景,那这种说法的确言过其实了。要知道在《战争游戏》里,只要参与就会输。原因是,即使对那些可以贬值的国家来说,参与这种博弈的风险也太大。相反地,我们更可能会看到高盛(Goldman Sachs)在最近一份研究报告中所说的,“一种不合作的新型国际汇率机制”。各国将在各自面临的选择和处境所划定的范围内行事,但没有一个国家会在同样的阶段采取同样的政策,因为他们各自的经济状况都不同。换句话说,一个国家不可能像打开一个开关一样,轻而易举地掀起一场人们都在谈论的那种货币战争。一些国家不想,另一些不能,其余国家的行为则受到局限。虽然也会不时出现一些异常状况,但随着每个国家逐渐开始采取应对措施,出现一个平衡状态的可能性更大。因此,随着每个国家采取它选择的应对方式,这场货币博弈也会缓慢地展开。这场博弈已经持续多年。它并不是一场货币战争,相反,我们所见到的是全球经济的惯常挑战,各国经济紧密联系,却又相当独立。翻译:曹莉、谷菁璐相关报道中国不必卷入“货币战”2013年2月19日德拉吉称“货币战”的说法极端2013年2月19日G20会议向货币战争说不2013年2月17日最受欢迎从戴安娜到凯特,陷于舆论风暴中心的王室成员真假家庭照:凯特王妃“精修图”引发的网络谣言和阴谋论众议院通过法案要求字节出售TikTok,否则将被禁用关于众议院通过的针对TikTok法案,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芯片企业为何涌向马来西亚中国出口激增,引发欧美国家警惕与担忧中国经济低迷,习近平为何仍自信“东升西降”“TikTok法案”无法解决的深层安全问题波音“吹哨人”死亡,疑因“自残枪伤”被取消的总理记者会:中国改革时代的最后痕迹国际中国商业与经济镜头科技科学健康教育文化风尚旅游房地产观点与评论国际亚太南亚美国美洲欧洲中东非洲中国时政经济社会中外关系港澳台商业与经济全球经济中国经济交易录文化阅读艺术电影与电视体育风尚时尚美食与美酒生活方式观点与评论专栏作者观点漫画更多镜头科技科技公司科技与你科学健康教育旅游房地产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iOS 和 Android App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

货币战争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货币战争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内容

主菜单

主菜单

移至侧栏

隐藏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搜索

搜索

创建账号

登录

个人工具

创建账号 登录

未登录编辑者的页面 了解详情

贡献讨论

目录

移至侧栏

隐藏

序言

1主要內容

2評價

开关評價子章节

2.1抄襲的指控

3注释

4参见

5外部链接

开关目录

货币战争

5种语言

EnglishFrançaisPolskiРусскийSvenska

编辑链接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工具

工具

移至侧栏

隐藏

操作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常规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获取短URL下载二维码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條目之中立性有争议。其內容、語調可能帶有明顯的個人觀點或地方色彩。 (2010年4月23日)加上此模板的編輯者需在討論頁說明此文中立性有爭議的原因,以便讓各編輯者討論和改善。在編輯之前請務必察看讨论页。

  提示:此条目页的主题不是匯率戰。

货币战争台湾版封面作者宋鸿兵类型经济学语言中文简体發行信息出版机构中信出版社出版時間2007-6-1出版地點中華人民共和國開本16页数278规范控制ISBN9787508608686

系列条目反犹太主义犹太人历史及歧視的一部分

历史(英语:History of antisemitism)

年表(英语:Timeline of antisemitism)

参考资料(英语:List of writers on antisemitism)

定义

耶路撒冷宣言对反犹太主义的定义(英语:Jerusalem Declaration on Antisemitism)

3D测试

现行定义

表现

学术界(英语:Universities and antisemitism)

另类右派

美国(英语:History of antisemitism in the United States)

阿拉伯世界(英语:Antisemitism in the Arab world)

英国(英语:Antisemitism in the United Kingdom)

加拿大(英语:Antisemitism in Canada)

中国

智利(英语:Antisemitism in Chile)

基督教(英语:Christianity and antisemitism)

基督徒身份(英语:Christian Identity)

创造力组织(英语:Creativity (religion))

经济学(英语:Economic antisemitism)

欧洲(英语:Antisemitism in Europe)

2008年加沙战争(英语:Antisemitic incidents during the Gaza War (2008–09))

犹太人大屠杀否定论

伊斯兰教(英语:Antisemitism in Islam)

中世纪(英语:Medieval antisemitism)

伊斯兰民族组织(英语:Nation of Islam and antisemitism)

纳粹主义

新納粹主義

挪威(英语:Antisemitism in Norway)

新反犹太主义

巴基斯坦(英语:Antisemitism in Pakistan)

巴勒斯坦(英语:Racism in the Palestinian territories)

种族(英语:Racial antisemitism)

宗教(英语:Religious antisemitism)

俄罗斯(英语:Antisemitism in Russia)

俄罗斯帝国时期

第二波(英语:Secondary antisemitism)

苏联

斯大林主义者(英语:Stalin and antisemitism)

斯特拉瑟主義

西班牙(英语:Antisemitism in Spain)

瑞典(英语:Antisemitism in Sweden)

土耳其(英语:Antisemitism in Turkey)

乌克兰(英语:Antisemitism in Ukraine)

世界各地(英语:Geography of antisemitism)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

反犹主义谣言(英语:Antisemitic canard)

安蒂尼亚计划(英语:Andinia Plan)

文化马克思主义

血祭诽谤

弑神指控(英语:Jewish deicide)

德雷福斯事件

富兰克林预言(英语:Franklin Prophecy)

控制全球金融阴谋论(英语:Antisemitic canards#Controlling the world financial system)

亵渎圣体(英语:Host desecration)

犹太游说集团

犹太人的母猪

可薩猶太人陰謀論

犹太布尔什维主义

波兰的犹太共产主义(英语:Żydokomuna)

犹太共济会阴谋论

无根的世界主义者(英语:Rootless cosmopolitan)

医生案件

斯兰斯基审判(英语:Slánský trial)

刀刺在背传说

毒井策略(英语:Well poisoning)

被锡安主义者控制的政府

反犹主义出版物

《犹太法国(英语:La France juive)》

《关于犹太人和他们的谎言(英语:On the Jews and Their Lies)》

《我族将无可争议的统治世界(英语:Our Race Will Rule Undisputed Over The World)》

《货币战争》

《锡安长老会纪要》

《国际犹太人(英语:The International Jew)》

《我的奋斗》

《第二本书》

《十九世紀的基礎》

《二十世紀的神話》

《黑人和犹太人的秘密关系(英语:The Secret Relationship Between Blacks and Jews)》

《特纳日记》

互联网上的反犹主义

/pol/

8chan

The Daily Stormer(英语:The Daily Stormer)

Gab

格羅伊珀(英语:Groypers)

犹太观察(英语:Jew Watch)

Metapedia

西方观察家(英语:Occidental Observer)

Stormfront

三重括号(英语:Triple parentheses)

TruNews新闻网(英语:TruNews)

《美国唯才是举的神话(英语:Ron Unz)》

迫害(英语:Persecution of Jews)

黑死病期间对犹太人的迫害(英语:Jewish persecutions during the Black Death)

抵制犹太人的商品(英语:Anti-Jewish boycotts)

第11号将军令(英语:General Order No. 11 (1862))

猶太人大屠殺

纽伦堡法案

犹太难民

猶太區

犹太教中的殉难(英语:Martyrdom in Judaism)

反猶騷亂

少數族群迫害

犹太帽(英语:Jewish hat)

“犹太人的母猪”

犹太星

西班牙宗教裁判所

宗教隔離

反抗

联合国观察(英语:UN Watch)

反誹謗聯盟

南方贫困法律中心

西蒙·維森塔爾中心

苏联犹太人委员会(英语:Union of Councils for Soviet Jews)

亲犹主义(英语:Philo-Semitism)

瑞典反反犹主义委员会(英语:wedish Committee Against Antisemitism)

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

錫安主義

反BDS法

2019冠狀病毒病事件

分类查论编

《貨幣戰爭》為宋鸿兵编著系列書籍[1]。《货币战争1:阴谋天下》內容為歐美近代金融發展史,作者認為從滑铁卢战役、美國獨立戰爭、南北戰爭,到美國多名總統被刺殺、以至經濟大蕭條,全部由罗斯柴尔德家族所領導的犹太國際銀行家在背後操控。他們透過策劃和資助暗殺、戰爭、經濟蕭條而獲得巨大利潤,並進一步掌握貨幣發行權,控制世界的經濟和政治命脈。編者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應該重回金本位,嚴防國際銀行家入侵,以免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受到外國勢力操控。

该书最初在网上发表,之後纸本書籍由中信出版社出版,是當時大陆经济类的第一畅销书,到2009年2月已達到第25印次。2008年10月,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之際,遠流出版社發行了《貨幣戰爭》繁體中文版。2007年出版時,因內容大膽和情節豐富而受到關注。書中受到矚目的内容包括不少商業會議均特別設立研討會講述貨幣戰爭,從德國之聲到美國之音均注意到該書的內容對中國的影響。

2009年8月1日出版發行《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於2011年出版發行《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於2012年1月出版發行《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於2013年12月出版發行《货币战争5:山雨欲来》。

主要內容[编辑]

编者认为1972年尼克松总统取消美元金本位是一场「巨大的阴谋」,单单依靠社會信用體系发行的美元(美聯儲券)无法维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他预言由于美元的发行过量,未来美元会剧烈贬值,而黄金价格会急速上升。因而中国「未来的应对策略」应是把人民币与黄金掛钩。这一观点与提出「次级金本位」的经济学家刘军洛有相似之处。

此書指出在現今主流金融體系,在過度的信貸之下產生的問題,甚至出現了的國家危機;提出以非信用為基礎的貨幣運行模式,以免中國在經濟上重踏美國和歐洲各國的舊路。

評價[编辑]

2007年12月10日,第25期《財經》雜誌刊登了高盛集團董事總經理胡祖六所寫的《子虛烏有的「貨幣戰爭」》[2] 的文章,批駁宋鴻兵的觀點。由於胡身份特殊,此事引起了質疑[3]。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經濟學教授陳志武認為該書編者對現代金融概念,金融交易和金融市場的理解非常欠缺[4][5]。此外,郎咸平在各地演講和採訪節目中多次批評《貨幣戰爭》一書的觀點偏於輕微,實際的國際掠奪情況應更為嚴重“就是一本小说,而且写的都不对”[6][7]。

俄亥俄州托雷多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張欣曾指出,這本書中有很多常識性的錯誤,例如說美聯儲是一間私人中央銀行,但聯儲局的私人銀行成員其實沒有任何發言權,最高決策機構是由7名成員組成的董事會,這些人都是美國總統任命的,而且任命者不能與任何私人銀行存在利益衝突。[8]不過書中指出,雖然董事會成員的確由美國總統任命,但董事會卻未有真正的決策權力,真正的決策權力被一個由勢力及影響力極大的銀行家組成的「聯邦諮詢委員會」所擁有[9]。簡言之,美國總統需經歷政黨更替,而被認為有較好經濟政策彈性以符合當時的民意需求,但美聯儲基於整體經濟專業的獨立判斷設計,必須有較長遠的貨幣政策的連貫,例如老布希與葛林斯潘兩者對貨幣政策產生的矛盾對立,最後葛林斯潘雖贏得勝利,不禁讓人懷疑所謂的「美國總統任命」背後的實質權力[10],顯示貨幣發行權的問題在近代仍未解決。

書中形容罗斯柴尔德家族操控過去數百年全球政局時,斷言該家族在1850年有60億美元資金,以每年6%回報計算,該家族今天已有50萬億美元,但作者僅是以複息計算,並無實證佐證。按照該複息計算,貨幣戰爭推出翌年,該家族財富又增長了3萬億美元,約相當於中國該年的國民生產總值。而40年後,該家族一年的財富增長更高達28萬億元,較美、日、中、德、法於2009年國民生產總值的總和還要高[11]。

一些國外媒體如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之音中文網、華盛頓郵報報導該書。其中,德國之聲的評論文章表示了對書中論調的擔憂[12]。

作者的經濟知識也受到質疑。書中批評有新加坡政要質疑成立亞洲基金後,可能引發道德風險,作者批評:「讓自己和自己的鄰居擁有在慘遭劫掠的情況下相互幫助的起碼權力,何以能產生道德風險?如此有風險的道德又是誰家的道德?」這評論被指扭曲「道德風險」(Moral Hazard)這一經濟學術語。該术语指,如果受保人所做的行為,後果是由擔保人承擔,受保人會从事更高风险的活動,令擔保人面臨更大風險。承保人沒有方法約束受保人,只能依靠受保人自己的道德水准来约束。新加坡政要的观点是,成立亞洲基金(承保人)後,亞洲各國(受保人)可能會更無後顧之憂從事更高風險的金融活動,引发更大的危机。[13]

抄襲的指控[编辑]

隨著《貨幣戰爭:陰謀天下》熱賣,一些讀者開始提出該書內容其實抄自一套1995年記錄片《金錢主人(英语:The Money Masters)》,兩者在目錄、內容、情理推演上如出一轍,但前者主要將貨幣操控陰謀歸咎在一幫國際銀行家上,《貨幣》一書則更著眼於罗斯柴尔德家族。而宋鴻兵在書中從未提及該紀錄片,他亦只以「編著」一詞交代他在《貨幣》一書上的角色。

中國經濟學者茅于轼[14]與香港作家梁文道[15]均指稱該書有抄襲之嫌。此外,根据網路上的討論與考证[16],有網友指書中關於羅特希爾德家族這一段,抄襲了Des Griffin和Chapter Five合著的《Descent Into Slavery》一書,而《貨幣戰爭》中關於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誕生的歷史,也和一個宣揚美聯儲陰謀論的網站中的細節一模一樣。而宋鴻兵關於「美元的發行過量,未來美元會劇烈貶值,而黃金價格會急速上升」的預言,和提出「次級金本位」的經濟學者劉軍洛有相似之處。

注释[编辑]

^ 宋鸿兵简介. 新浪. July 25, 2009 [2020-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6). 

^ 子虛烏有的「貨幣戰爭」. 《財經》網絡版. [2008年12月3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3月15日). 

^ 胡祖六批炮轟《貨幣戰爭》觀點 特殊身份受質疑. 南方都市報. [2008年5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5月22日). 

^ 陈志武:耶鲁教授反驳金融阴谋论. [2014-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陈志武:《货币战争》开错了药方. [2014-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 郎咸平談書《貨幣戰爭》要和《還珠格格》一起看. [2009-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7). 

^ 郎咸平:中國面臨前所未有的金融與產業戰爭. [2009-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6). 

^ 18 U.S.C. Section 208

^ 美學者質疑中國暢銷書《貨幣戰爭》. VOA. 2007年10月4日 [2007-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7) (中文). 

^ 央視大型纪录片 《货币》 第五集 权力之争

^ 複息計算方法:假設年利率1%,如果有人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時投資了1元,至今2231年計算,其財富已有4億多元,其公式為(1+1%)2231

^ 「貨幣戰爭」忽悠中的擔憂. 德國之聲. [2008-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04). 

^ 貨幣戰爭(三十六):亞洲貨幣絞殺戰(中)

^ 茅于轼认定宋鸿兵脑残抄袭《货币战争》-中国反垄断网. [2014-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 《货币战争》 从抄袭看我们对无知的恐惧(1)-我读-搜狐读书-挖掘更好看的阅读-搜狐. [2014-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 南方周末 - 用宋鸿兵的方式还原宋鸿兵. [2014-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2). 

参见[编辑]

阴谋论

國家破產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

世界銀行 (WORLD BANK)

新殖民主義

凱恩斯

米爾頓·弗里德曼

特里芬困境

通货膨胀

各国通货膨胀率列表

紙馬克

稅收

貨幣

美國國債

美國第二銀行

聯邦準備系統(美聯儲 Federal Reserve Syste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聯邦諮詢委員會(Federal Advisory Counci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傑佛遜

中央銀行

黃金

金本位

银本位

金銀複本位

貨幣政策

量化寬鬆

貨幣史

經濟大蕭條

金融危机

經濟日本化

國家破產

流動性陷阱

外部链接[编辑]

货币战争_读书频道_新浪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货币战争》官方博客

Chinese buy into conspiracy theor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繁體版《貨幣戰爭》專題網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urrency Wars by Song Hongbin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货币战争&oldid=79730104”

分类:​货币理论宏观经济学經濟史经济问题2007年书籍經濟書籍跨學科領域陰謀論隐藏分类:​自2010年4月中立性有争议的作品拒绝当选首页新条目推荐栏目的条目缺少封面的圖書

本页面最后修订于2023年11月12日 (星期日) 16:32。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请参阅使用条款)

Wikipedia®和维基百科标志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注册商标;维基™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商标。

维基媒体基金会是按美国国內稅收法501(c)(3)登记的非营利慈善机构。

隐私政策

关于维基百科

免责声明

行为准则

开发者

统计

Cookie声明

手机版视图

开关有限宽度模式

货币战争:一个国家,是不能靠货币贬值走上繁荣之路的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The Paper

:一个国家,是不能靠货币贬值走上繁荣之路的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The Paper下载客户端登录无障碍+1货币战争:一个国家,是不能靠货币贬值走上繁荣之路的2018-09-12 09:39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字号货币战争的核心是用各种手段使本国货币贬值,从而在出口上占有价格优势,以损害贸易伙伴为代价,获取本国经济的暂时增长,但其长期效果却是经济衰退;历史教训是,一个国家不能靠贬值走上繁荣之路。这一点已在第一次货币战争(1921~1936)和第二次货币战争(1967~1987)中得到充分证明。但这一历史教训看来很难吸取。美联储奉行量化宽松政策,滥印货币,从2010年起把世界推入第三次货币战争中。货币三雄(美元、欧元和人民币)是这次货币战争的主要参与方,虽有二十国集团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中调停,但前景尚不明朗,还可能再持续五年或更久。詹姆斯•里卡兹在《货币战争》一书中讲述了三次现代货币战争的历史。《货币战争》,詹姆斯·里卡兹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7月出版 第二次货币战争可以说是从1967年开始的,前因是1964年林登·B·约翰逊在总统选举中大获全胜和他的“大炮加黄油”政策。大炮是指越南战争,而黄油是指名为Great Society的社会复兴计划,包括向贫困开战。 1965年前期,在越南的军备升级和庞大的社会投入,标志着对美国战后成功的经济政策的真正背离。不过,其代价在几年后才会明显。美国曾为国内的经济实力和国外的政治亲善打下了厚实的基础,然而这一基础现在正慢慢耗尽。 最初,美国似乎有能力同时提供大炮和黄油。1963年约翰·F·肯尼迪总统遇刺后不久,约翰逊总统签署的肯尼迪减税计划刺激了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在减税后的第一年增长超过5%,在肯尼迪约翰逊时期,每年的平均增长超过了4.8%。但也是从一开始,在双重预算和贸易赤字的情况下,约翰逊的政策造成了通货膨胀的加速。 逐年增量的通货膨胀,从1965年可承受的1.9%增加到1966年更具威胁性的3.5%,几乎翻了一番。通货膨胀在其后二十年间失控。直到1986年,通货膨胀才回到稍高于1%的水平。在不可思议的1977年到1981年的五年间,累计通货膨胀率超过50%,美元的价值减少了一半。 在这一时期,如同德国魏玛的同侪在1921年那样,美国人犯了相同的错误。他们最初感觉到物价上涨;但实质上,是货币在崩溃。物价上涨是症状,而不是病因,病因是货币正在崩溃。第二次货币战争的曲线,其实就是美元通胀和美元下跌的曲线。……1971年8月15日,星期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占用当时美国最热门的电视节目——《伯南扎的牛仔》——的播放时间,现场直播其宣布所谓新经济政策的演讲,包括即时的工资和价格控制,10%的进口附加税和关闭黄金窗口。从那时起,外国央行不能再用美元兑换黄金;而其他黄金持有人的兑换特权,多年前就已经被取消了。尼克松用美国的国家形象包装其政策,甚至说:“我有决心使美元一定不会再成为国际投机者手中的人质。”当然,是美国的赤字和货币宽松,而不是投机者们,使美元落到这个地步的。但是,与罗斯福一样,尼克松不会在事实面前却步。现在,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最后痕迹——金本位和1922年热那亚会议的金汇兑本位彻底消失了。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立时深受欢迎。媒体对其大加褒赞。演讲后的第一个交易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上涨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该公告自此以后被称为“尼克松冲击”。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由美国秘密构思、单方面宣布,之前未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布雷顿森林体系其他主要参与国协商。政策本身对美国的贸易伙伴不应该是一种冲击——新经济政策宣布的美元对黄金的贬值其实早就发生了,对美元的压力在演讲的前几周已经加速。迟至1971年7月下旬,瑞士还用美元赎回了40多吨黄金。法国用美元赎回的黄金使其成为黄金大国,仅次于美国和德国,至今依然如此。对于欧洲人和日本人而言,新经济政策最令人震惊的不是美元贬值,而是对所有进口到美国的商品的10%附加税。脱离金本位本身并没有立即改变货币的相对比值——英镑、法郎和日元都有各自对美元的基准价,而德国马克和加拿大元在尼克松讲话之时是浮动的。尼克松真正想要的,是美元立即对所有主要货币贬值,最好是继续浮动下跌,使美元在外汇市场继续贬值。然而,那将需要时间通过谈判来实现,尼克松不想等待。10%的附加税如同美元10%的贬值,有着相同的直接经济影响。附加税犹如抵在美国贸易伙伴额头上的枪。尼克松承诺,一旦实现他所希望的货币贬值,将取消附加税,而谈判货币贬值的任务就委托给了锋芒毕露的财政部长、来自得克萨斯州的约翰·康纳利。对于1971年尼克松的精心布局,国际社会的反应很快到来。8月底,日本宣布日元对美元汇率自由浮动。让人吃惊的是,日元立即对美元上涨了7%,加上10%的附加税,相当于日本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价格增加了17%。这对美国汽车业和钢铁业是利好消息。瑞士则实行“负利率”,对瑞士法郎的银行存款收费,以阻止资本流入并帮助支持美元。9月下旬,关贸总协定(GATT)理事会开会讨论,美国的进口附加税是否违反了自由贸易规则。附加税完全没有道理,美国代表、副国务卿纳撒尼尔·塞缪尔斯对此没有费力辩护,他只是说,当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改善后,附加税将被取消。按照关贸总协定的规则,贸易国的报复措施很可能会被判定是合理的。然而,美国的贸易伙伴没有兴趣打一场贸易战。1930年代的记忆历历在目,而且美国作为超级大国与苏联间的制衡,及其作为日本和西欧军事保护伞的作用太过重要,不值得后者去冒重大贸易对抗的风险。日本与西欧不得不接受美元贬值;问题只在于接受的程度和条款。在所谓的十国集团(G10)主持下,9月末在伦敦举行了一次国际会议。这十个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重要的是其中包括了瑞士,尽管它那时并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会议上,康纳利上演了符合其得州风格的一幕。他对代表们说,美国要求,在其贸易平衡中立即有130亿美元的增益,即从50亿美元的赤字转为80亿美元的盈余,对此没有商量的余地。然后,他拒绝参与具体的讨论;他告诉与会代表,制订计划是他们的任务,他的任务是核查这个计划,并让代表们知道他们是否做对了。十国集团的其他九个成员国在内部抱怨康纳利的傲慢,并考虑能安排什么样的计划,以使美国实现贸易顺差。两周后,10月初,主要国家再次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华盛顿年会上相遇。自伦敦会议以来少有进展,但尼克松10%附加税的影响开始显现。据加拿大贸易部长让·吕克佩潘估计,附加税将在第一年令加拿大国内失去九万个就业机会。在外汇市场上,美元出现了一定贬值,更多国家开始使其货币对美元浮动兑换,各种货币对美元立即增值3%~9%。但是尼克松和康纳利要求美元总贬值12%~15%,并且需要某种保证,以使这一水平保持而不被市场扭转。毫不意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专司研究的雇员开始考察各种技术解决方案。方案包括,要求正式贬值之前,货币可以在更宽的交易“带”内浮动,扩大特别提款权的应用范围以及建立世界中央银行。康纳利对这些争论不感兴趣。他只想要对当前的问题有一个立即的回应,并使用附加税这一直截了当的武器,需要用多久就可以用多久。然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议上,他略微软化了立场,表示如果美国的贸易平衡已经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话,即使最终目标尚未达到,也可以先取消附加税。还有另一个问题,欧洲人对此十分关注,美国似乎也愿意灵活处理。虽然美国已经宣布不再用黄金赎回美元,但它并没有正式改变美元黄金比价;即使在不可兑换的状态下,美国仍然认为1美元的价值等于1/35盎司黄金。因此,提高黄金价格与美元贬值一样,都意味着其他货币升值。这对欧洲人有着象征意义上的重要性,因为这将被视为美国在货币战争中的失败,尽管美国对此并不在意。德国和法国也会受益,因为他们有大量的黄金储备,而黄金的美元价格上扬意味着其黄金储备的美元价值增加了。尼克松和康纳利似乎真的无所谓;因为黄金窗口已经关闭,黄金价格看起来无关紧要,用任何方法贬值都只是为了达到目标的一种手段。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议结束时,看起来以下情况的某种组合,可能形成与尼克松目标相一致的汇率调整的持久基础。这些情况是:  大多数货币在外汇市场上对美元持续升值,减少美国贸易赤字的要求在时间上更具有弹性,以及美国提高黄金的美元价格的明确意愿。12月初,在罗马富丽堂皇的柯西尼宫举行的又一次十国集团会议上,美国摊牌了。这一次,康纳利打算做笔交易。他提出,外国货币增值11%,同时美元对黄金贬值10%。两者结合意味着外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的美元价格,将有效地提高过20%。作为交换,美国将取消10%的附加税。欧洲人和日本人都惊呆了: 12%~15%也许是可以接受的,但一下子提高20%实在无法承受。此外,十国集团的成员国们开始相互算计。当所有国家一致行动时,对美元增值20%是一回事,但如果,英国只增值15%,而德国增值了20%,那么相对于英国和美国,德国都将处于不利。法国则想要限制美元对黄金贬值的规模,以更多推动德国增值,同时自己避免完全增值20%。如此种种。现在,谈判几乎马不停蹄地进行。罗马会议几天后,尼克松总统在亚速尔群岛与法国总统乔治·让·蓬皮杜单独会面,蓬皮杜坚持黄金的美元价格上涨,以作为一揽子交易的一部分。尼克松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进行了谈判,因为他在当地熬了大半夜观看华盛顿红人队的橄榄球比赛。最后,尼克松同意了法国的要求,蓬皮杜像英雄般凯旋,因为他在美元与黄金的微妙问题上轻松地打败了美国人。不过,尼克松也没有空着手离开,因为蓬皮杜同意,推动大幅降低欧洲共同市场对美国进口商品所课的高额关税。在柯西尼宫和亚速尔群岛达成的初步协议,两周后在一次十国集团会议上得到了批准,该会议在毗邻华盛顿国家广场的史密森学会的红色城堡举行,故名为《史密森协定》。美元对黄金贬值约9%,主要货币对美元升值3%~8%,总的调整量因货币不同而介于11%和17%之间。重要的例外是英国和法国,它们不升值,但因黄金比价仍相对于美元增值约9%。日本的调整最大,达17%,甚至比德国还多。但这两个国家从康纳利那里得到的同情最少,因为他们的经济增长每年超过5%。协定签署者同意,在不超过上下2.25%的交易带中保持以上新的汇率比,即4.5%的总范围。美国同意取消歧视性的10%的进口附加税;因为它已达到了目的。协定中没有回归金汇兑本位的条款,虽然在技术上美元并未脱离黄金。正如一位作者所说:“除了拒绝以每盎司35美元的价格出售黄金外,财政部还简单明确地拒绝……以每盎司38美元出售。”《史密森协定》像四个月前的“尼克松冲击”一样,在美国大受欢迎。它使得股票显著上涨,因为投资者们预期,受益于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或两者兼具,美国的钢铁、汽车、飞机、电影等产业将有较高的美元利润。总统助理彼得·G·彼得森估计,美元贬值将在未来两年中至少创造五十万个新的就业机会。不幸的是,这些乐观的预期很快就被粉碎了。不到两年后,美国发现自己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糟糕的经济衰退中: GDP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石油危机、股市崩溃,通货膨胀失控。这一教训表明,一个国家是不能靠货币贬值走上繁荣之路的。正如大萧条时期的先辈们,在1971年后期,尼克松、康纳利、彼得森和股市也无法例外。看起来,这真是一个很容易被人遗忘的教训。图片来源:视觉中国美元的王者归来作为对逐渐消亡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反应,主要西欧国家经历了货币收敛的三十年颠簸,终于欧盟成立,并且在1999年推出了欧元。当欧洲跌跌撞撞地向货币稳定迈进时,世界货币体系之前的两大支柱,美元和黄金,还远不是稳定的。尽管因美元贬值而对增长和高度就业抱有很高的期望,美国在1973年~1981年间却经历了三次经济衰退。1977年到1981年,美元的购买力减少了50%。石油价格在1973年~1975年经济衰退期间涨了四倍,1979年又翻了一番。黄金的年平均价格从1971年的每盎司40.80美元增加到1980年的每盎司612.56美元,包括1980年1月短期峰值达到每盎司850美元。在许多人眼里,这是一个疯狂的世界。一个新名词,“滞胀”,被用来形容美国前所未有的高通胀和增长停滞之和。1973年到1981年的经济噩梦,恰恰是美元贬值企图达到的出口导向的反面。对此,货币贬值的支持者错到无以复加!随着对美元的信任接近崩溃,迫切需要新的领导和新的政策。1979年8月保罗·沃克尔被吉米·卡特总统任命为美联储主席,1980年11月罗纳德·里根当选为美国总统,则代表美国获得了这两者。沃克尔于1969年~1974年间任财政部副部长,并在1971年~1973年间密切参与了美元浮动且与黄金脱钩的决定。现在他品尝到这些决定的苦果,但经验使他有充分的能力可以运用利率杠杆、开放市场操作和货币互换额度来逆转美元危机,正如他和阿瑟·伯恩斯在1972年英镑危机期间做过的那样。对于通货膨胀,沃克尔用的是强力裹紧的止血带。1981年6月他将联邦基金的利率提高到20%的高点,这种休克疗法确实起了作用。部分出于沃克尔的行动,年通胀率从1980年的12.5%下跌至1986年的1.1%。黄金紧随其后,从1980年每盎司612.56美元的平均价格下跌为1985年的每盎司317.26美元。通货膨胀已被击败,黄金也被制服。美元王者归来。虽然沃克尔的举动堪称英雄行为,但他并不是通胀下降和美元走强的唯一的原因。当时的信贷环境是罗纳德·里根的低税收和放松管制的政策。1981年1月这位新总统就职时,美国人对于经济的信心已经被尼克松卡特时代的衰退、通货膨胀和石油冲击扫荡一空。尽管美联储独立于白宫,但沃克尔和里根构建的强势美元以及低税率政策被证明是美国经济的强心剂,共同开创了美国历史上最强劲的增长时期之一。沃克尔的硬通货政策与里根的减税政策相结合,帮助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1983年~1985年三年间,实现累计实际增长16.6%。美国经济此后再未有过这样高的三年累计增长率。强势的美元完全没有伤害增长,当与其他支持增长的政策结合时,反而鼓励了这种增长。然而,在结束于1982年的三次衰退之后的几年里,失业率仍然很高。对德国和日本的贸易赤字随着美元走强而增加,因为强势的美元使美国人转而购买德国的汽车、日本的电子产品和其他进口商品。1985年初,寻求出口保护的美国产业和寻求工作的美国民众的结合,导致了工会和各工业州的政客要求美元贬值以促进出口并抑制进口。这一政策在1973年惨遭失败的事实,并没有阻止那些要求美元疲软的脚步。快速补救的诱惑力,对处于下降衰退的产业和具有结构缺陷的失业人群而言,在政治上是不可抗拒的。因此,在另一位来自得克萨斯州的财政部长杰姆斯·A·贝克——约翰·康纳利当之无愧的继承者——的指导下,美国再次向世界提出美元贬值的需求。这次贬值的方法有所不同。因为不再有任何固定汇率或黄金兑换比率可以被打破。各种货币本来就是自由兑换,而汇率由外汇交易市场决定,外汇交易市场则主要由大型国际银行及其企业客户构成。1980年代初期,美元强势的部分原因是,由于美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外国投资者需要美元以便在美国投资。强势美元在美国是一种信任投票,而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国内政治决定了美元的另一种命运,这是货币战争一个重复出现的主题。因为市场推动美元走高,所以需要政府大规模干预外汇市场以使美元贬值。这种类型的大规模干预,需要与之相关的主要国家政府的同意和协调。西欧和日本对美元贬值没有兴趣;然而,对“尼克松冲击”仍然记忆犹新,没有人能肯定贝克不会像康纳利在1971年那样,诉诸进口附加税。另外,就像在1970年代一样,西欧和日本仍然仰赖美国对抗社会主义阵营,以为他们的国防和国家安全提供保证。总的说来,与美国谈判总是比再次面对美元贬值而措手不及要更好些。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是对推动美元贬值的多边努力的总结。西德、日本、法国和英国的财政部部长在纽约市广场大酒店会见了美国财政部部长,制订一个美元贬值计划,主要相对于日元和马克。各国的中央银行承诺投入100亿美元用于该计划,在几年里确实执行得不错。1985年到1988年,美元对法郎下跌40%以上,对日元下跌50%以上,对马克下跌20%以上。就实施贬值而言,“广场协议”是成功的,但经济结果却令人失望。1986年,美国失业率仍然高居7%,而经济增长在1987年大幅放缓,只有3.2%。又一次,快速补救被证明是空想;又一次,需要付出通胀的高昂代价,通货膨胀的出现滞后于“广场协议”,在1990年高达6.1%。贬值和货币战争,从来没有产生过人们预期的增长或就业机会,但它们却能实打实地制造通货膨胀。各方认为,“广场协议”过于成功,从而需要最后的调整以对美元从1985年高点开始的迅速下跌踩刹车。由“广场协议”各方加上加拿大和意大利组成的七国集团,于1987年初在巴黎罗浮宫会面并签署了“罗浮宫协议”,意图将美元稳定在新的较低水平上。“罗浮宫协议”标志着第二次货币战争的结束,七国集团的财长们一致认为,他们受够了二十年的动荡不安。到1987年,黄金从国际金融中消失,美元贬值,日元和马克升值,英镑不稳,欧元即将出现,而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尚未占据自己的位置。在国际货币事务中暂时出现了相对的和平,但这种和平,实质上只是鉴于美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美联储稳定的货币政策,使人们相信美元可以作为价值储备。和平的这些条件,主要盛行于1990年代直到21世纪初,期间经历了两次轻度的衰退。真正发生的货币危机,不是美元危机,而是1992年的英镑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比索危机和1997年~1998年的亚洲俄罗斯金融危机。这些危机都没有威胁到美元。事实上,当这些危机出现时,美元通常是一个避风港。看起来,要么是增长停止,要么是竞争经济体的力量崛起或是两者叠加,才会威胁到美元的霸权。当这些因素最终于2010年聚集时,其后果无异于国际货币系统的一场海啸。(摘自《货币战争》,有删减,【美】詹姆斯·里卡兹 著,凌复华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年7月出版)特别声明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1收藏我要举报#货币战争#货币贬值#金融#经济#译文纪实查看更多查看更多开始答题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Android版iPhone版iPad版关于澎湃加入澎湃联系我们广告合作法律声明隐私政策澎湃矩阵澎湃新闻微博澎湃新闻公众号澎湃新闻抖音号IP SHANGHAISIXTH TONE新闻报料报料热线: 021-962866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沪ICP备14003370号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